我用过啥电脑、正在用啥

我用过啥电脑、正在用啥

September 29, 2025

今天刚刚卖掉了我之前的电脑。 最近买来的 幻x 2025 也用了几周了,感觉很不错,想来写个博客。

我用过什么电脑?

只讲我上大学之后用过的、属于自己的电脑。 因为之前的电脑都是家里公用的,我得保证别人想玩的时候可以正常玩,所以没法折腾。

我的第一个电脑牌子是麦本本。印象中是四代 i7 里最低的那个 CPU(4710MQ),显卡好像是 960M。 应该说性能还是很不错的,对于当时它的价格来说(不到五千)。 因为是自己的第一台电脑,想要在有限的预算里尽量获得最高的性能,折腾的麻烦我完全不怕,所以选择了这个。 这台电脑我用了两年(还是三年来着,忘了)。 在快要过保但还没有过保的时候,主板连着坏了两次。 虽然每次寄修都没有出除了邮费以外的钱,但每次都得接近一星期。 因为担心过保之后再损坏,所以刚过保的时候,就尽快在闲鱼上卖掉了。 在这之后,我买电脑都只买品牌稍微大一些的,最好是有线下售后店的: 因为大品牌一定会在意返修率(否则不仅影响声誉而且影响赚钱),频繁坏掉的概率比较低。 之后我的电脑确实再也没有返厂维修过,唯一一次售后是风扇坏了,在线下售后店隔天就修好了。

我的第二台笔记本是小米笔记本pro,8G 的版本(板载内存)。 之所以买 8G 的版本,是因为当时穷,没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。 在换这个电脑前后,我切换到了 Linux(当时用的 deepin),开始刚需 Windows 虚拟机。 这个 8G 的板载内存狠狠地教育了我内存的重要性, 于是在这台电脑之后,我的电脑内存再也没有低于过 40G。 遇到需要给别人升级老电脑的情形,第一推荐的也是加几十块钱把内存堆到最高,然后加一两百块装个固态。

第三台电脑是传奇 zen2 4800H。电脑型号是机革的 code 01。 卖掉一根原厂的 8G 内存条,买了一根 32G 的寨条,组了 40G 不对称双通道。 这个电脑宣传是给程序员用的;实际上也的确如此,我这个伪程序员用起来很不错,性能尚可,待机时间也长。 当时有人批评说,程序员工资都很高,不会买这么便宜、比较低端的电脑;我觉得这个人不懂宣传。 就像小米SU7宣传自己有与超跑看齐的性能,但真的赛车手肯定不会开SU7上场; 机革的宣传其实是指:你买了这个电脑,就相当于(在设备的方面)有了“程序员”的入门券。 后来这台电脑我还是卖掉了。 一方面是,加装的 32G 寨条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得不稳定(应该是虚焊),我在确定下来到底是内存问题还是电脑问题的期间,急需一台电脑继续工作; 另一方面是,当时开始玩原神了,4800H 的核显实在是带不动。 原神是我长期玩的第一款 3D 游戏(之前没有长期玩过什么游戏,也很少玩如此吃性能的游戏)。 加上入坑了 Gentoo,对设备性能的需求开始急剧上升。 再加上有了足够的流动资金,所以在这之后,换电脑的频率开始提高,买的电脑也越来越贵。

下一个电脑依然是机革,无界 16 pro,12700H+2050,价格超过了 5k,印象中是 6k 买下的;带上 64G 内存的话,价格接近 8k。 换到这个电脑,显卡性能翻了好几倍,玩原神终于不卡了! 印象中,CPU性能也是接近翻倍1。 当时发现,自己的笔记本跑 FDTD 仿真时,速度已经可以达到服务器一半多的速度2; 如果是要运行大量的小脚本而不是大块的仿真,自己电脑甚至比服务器要快很多倍。 再加上来回上传下载很麻烦,从此我养成了一个习惯,做计算默认在自己电脑上处理,只有遇到性能瓶颈时,才把某些步骤丢给服务器。 我个人认为这个习惯让我对计算软件的细节更熟悉了很多,因为在自己电脑上可以随意折腾不怕弄坏。 总之,这是我用过的第一台性能让我感到“舒坦”的电脑。 后来换掉这台电脑的原因是,机革对Linux支持太差了。 这个电脑有个致命的问题:开机过程中,在initrd里、大概是加载显卡驱动的一瞬间,如果没有插着电的话,有很大概率会掉电。 一旦掉电,再按开机键是没有反应的,必须插上充电器才能再正常开机。 这个问题在Windows上完全没法复现出来。 售后不管,我在贴吧捉到了机革的工程师反馈,得到的答复是“实在腾不出人手来支持Linux”,遂换电脑。

考虑到对Linux的支持,下一个电脑选择了联想。 联想电脑在兼容性方面没让我失望,除了网卡有点小问题(花50块钱就换了),用了两年我挑不出一点毛病。 电脑型号是 R9000P 2023款,7945HX+4060,比起上个电脑来,性能又翻了一倍还不止。 CPU性能是AMD把Intel摁在地上摩擦的一代,一直到2025年前都是断崖式领先,到2025年底也只比第一名差一点; 使用的时候可以几乎完全不用考虑性能问题,想开啥就开啥。 我对游戏没有太高追求,4060 对我来说也已经是“想玩啥玩啥”的程度了。 裸机价格是8.5k,带上 96G 内存2k 4T 硬盘1k,再加上其它小东西(支架、网卡 etc),总共大约12k。 虽然贵,但这机器贬值很慢,我买来用了几个月之后甚至还涨价了几百;使用大约两年后,最终贬值了大约3k卖出3

为啥要卖掉呢?这得说到我的 x86 设备的另外一条时间线。 在主要的工作电脑之外,我几乎总是会同时保有一个 x86 平板。 最开始是酷比魔方的一个平板(忘记啥型号了),然后是联想的初代yoga(atom小垃圾),然后是苏菲和 steam deck,然后是壹号本4。 我买x86平板的目的,很长时间内,我自己也不太清楚:我直觉上就是想要一个带触摸屏的、系统自由的设备,小一些更好,大一些也无妨。 这些年来,我拿它(们)来推galgame,但玩得也不多;拿它到湖边写日记,但续航实在是拉胯;拿它在床上写日记,但好烫。 拿它出门办公,用惯了7945觉得它实在是卡,加上数据在两台电脑之间同步得并没有那么好,结果是也并没有那么常用。 前面的那些问题,加钱就可以解决,高端的轻薄本/x86平板是有的;但同步,确实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。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,把两个设备“合二为一”,用一个满足所有需求的电脑来代替我的两个设备。 有没有这样的设备呢?曾经是没有的,但在2025年的下半年,有的,兄弟有的,只是有些贵。

幻x 2025 评价

以防读者不知道这大概是个什么配置: 这个玩意儿的外形像苏菲,触摸屏,键盘可以拽下来,屏幕13.4寸。 但比苏菲重一些、厚一些,大概是普通轻薄本的重量,比游戏本轻多了。 APU是3954,类似于9955HX,16c32t,但内存改成了四通道128G,塞了一个规模接近4060的核显(名字叫 8060s)。 轻度使用续航大约五六个小时。 更详细的信息在b站上有很多评测(商单)可以看,推荐笔吧麦香牛奶的评测。

作为平板来说,这个机器性能非常高;对比游戏本,性能要差一些。 性能瓶颈主要在散热,而不是核心规模。 很多评测会列出这个芯片在八九十瓦甚至一百多瓦的性能,但其实散热远没有那么好。 就我手头这台来说,在跑编译的时候,不手动调风扇转速,使用默认的性能档,封装功耗稳定在 55W 附近,风扇声音不大,除非环境很安静否则可以忽略; 手动把转速拉满,可以稳定到 65W 附近,但这时声音很大,体感类似于窗外下暴雨5,大多情况下不值得。 因为CPU和GPU核心在空间位置上还有一点距离(大概几毫米),所以同时使用CPU和GPU的时候,封装功耗可以更高几瓦或者十瓦,但也高不到哪里去。 我到手之后把液金换成了相变片,如果不换的话,大概可以再高几瓦。 这个散热对比于游戏本常见的两百多瓦来说,根本不够看;这导致它芯片规模比很多游戏本都要大,但性能还是差一截。 按笔吧的测试,60W 的395 CPU性能差不多是100W 7945的八成,这与我跑编译时的体感一致。 显卡的测试,一些up主给出的结论是“介于同功耗的4060和4070之间”。 我没有同功耗的4060(上个笔记本的4060功耗是140W,比这个大太多)。 在我的感受里,游戏性能是显然不如140W 4060的。在内置屏幕上玩游戏(原神和无限暖暖),性能尚可,原神非常流畅,无暖目测60帧左右; 但在外接4k显示器时,帧数会大幅下降。 原神还算流畅,无暖会降低到三十多帧(不是目测,是实测),这对于一个跳跳乐游戏来说,已经卡得让人出现失误了。 降低画质不会有太多改善,需要降低分辨率(把4k当2k用)才行。 此外,无暖不支持AMD显卡的光追(这是叠纸的问题)。 总之,尽管同功率下,这个显卡的帧数是比4060略高的;但比起满功率的4060性能还是差很多,以及各种软件对它的支持也不如nvidia。

性能也不完全是在降低。 四通道(256bit)、8GT/s的内存带宽大概是之前的笔记本的三倍, 导致有些看重内存带宽的事情上(比如许多科学计算,以及用CPU跑大模型),这个小平板反而要比游戏本更强。 这是在消费级产品上应该是独一档的;在此之前,如果要四通道内存,就得买服务器CPU才行。 这个内存带宽比起nvidia的常规显卡来说只有三分之一,还是差很多;但胜在显存大,nvidia不让干的事情它都能干。 此外,这个机器在离电和PD供电时,性能都几乎不会有什么下降,而7945和4060会明显下降很多(下降一半甚至更多)。

我买到机器的价格是15k。 这个机器有很多个内存的配置(都是板载)。 原本想买的是64G内存的一个配置,价格13k;但我付款之后卖家反悔了,结果没买成。 又蹲了一个月,花15k买到了一个128G内存的版本。 这个128G不是原装的,是第三方店铺改的;用起来没区别,但不能直接拎着电脑去售后(售后发现改内存后会拒保)。 因为我去售后修电脑本来也是小概率事件,加上卖家也已经换好了硬盘(2230长度,换到了2T),我觉得还不错。 如果买原装128G的版本,15k应该是买不到的,因为原装128G的版本原价是22k,算上国补也有20k了,大概不会降价到15k。

这个机器除了显卡性能让我有些不满意,还有其它的小瑕疵。 屏幕上有一个坏点(黑色显示为绿色,即绿色关不掉),平时使用无感,开机时能看到。 右上角塑料边框裂了,但很不明显,我到手后一直没有发现,直到拆机换相变片时才发现。 此外,PD充电时,如果同时在进行高负载的活动,电池会过热,表现为充不进电,但可以从电池继续取电来进行高负载任务; 关掉高负载的任务,等一会儿,就恢复正常了。 再有就是,linux开源社区对这个芯片的支持在边边角角的地方还有缺陷。 比如,可以用ryzenadj给CPU降压;但无法读出现在的电压曲线偏移(现在降低了多少单位); 并且似乎存在一个被设置的降压的上限(目测似乎是六七十个单位),无法降低到更低。 网卡(MT7625)的蓝牙也有bug, 单独使用linux系统或windows系统都没有问题,但在windows里用一下、再切换到linux之后,蓝牙就不能使用了,需要reset一下。 在windows下,HDMI可以输出4k 160帧;但在linux上,只能输出4k 120帧,不过我基本感觉不出来差距。 但目前kde的HDR在这个显卡上似乎有问题,HDR在内置屏幕上是没问题的,但在外置屏幕上会导致非HDR的内容出现明显的色阶; nvidia显卡没有问题,不知道是kde的问题还是amdgpu的问题还是华硕的问题。

云飞有一段对这个产品的评价,我觉得很中肯。 续航、性能、便携,这基本上是笔记本的不可能三角。 幻x是“既要也要”,结果是价格很贵的同时,也并没有能把三项都做得很好。 但在我看来,它是唯一一款把三项都做得“差不多”、“够我用”的产品。 我从上一个笔记本换到这个多花了6k,这6k花得不算超值也不算浪费,只能算是物有所值。 作为一个用电脑非常多的人,我想让我的直觉可以和电脑连通起来,让我可以和调用自己的四肢那样,方便地使用电子产品来扩展自己的能力。 游戏本性能很强,它可以满足我正襟危坐在桌子前时的所有需求; 但我一旦不是坐在一个桌子前,甚至只是坐在一个不方便充电或者桌面稍微小一些的桌子前,使用时就非常局促。 这个电脑就是以预算增加、性能降低为代价,让我能更自由地使用电脑。 如果愿意为电脑花很多钱,并且也不太想追求极致的性能或便携或续航,而是想“都差不多一点”,那这个电脑几乎是唯一的选择6

还有一个需要补充的地方:这个机器的拆机并不困难,至少没有很多视频描述的那样困难。 根本不需要像很多视频说的那样用刀片,塑料撬片足够了。 在拧下四颗螺丝之后,用吸盘轻拉屏幕下方中部(不要太用力),屏幕下方中部就会被拉开一个缝;然后用撬棒伸进去撬一圈就撬开了。 如果你没有吸盘,那胶带什么的也可以,不需要很大的吸力。 屏幕与机身的缝是面向屏幕面而不是面向侧面的,也就是两个扬声器所在的那个缝;侧面那里看起来似乎有个缝但其实是没有的。 如果你一定要用刀片或者金属撬棒的话,别在侧面硬怼。 总之,拆这个电脑比起拆拯救者,并没有困难很多,唯二需要注意的是,屏幕不能形变太大否则会碎(拯救者的塑料后盖随便撬肯定碎不了), 以及屏幕打开后动作慢一些,小心扯到排线。


  1. 直接查这两个 CPU,发现性能并不至于翻倍;但当时体感的确是翻倍的。可能是无界16Pro比Code01的TDP要高很多,也可能是我的记忆出错了。 ↩︎

  2. 当时,如果直接在 Windows 上跑 FDTD,会出现“小核有难大核围观”的情况;在linux上kvm虚拟机里跑,调度反而一切正常。 ↩︎

  3. 其实我觉得可以只贬值2k。不过因为是卖给一个我很喜欢的学弟,所以出口就给了我心里能接受的最低价格。 ↩︎

  4. 全称 AMD Ryzen AI Max plus 395,名字比 iPhone 26 都要长。 ↩︎

  5. 我在调风扇的时候,隔壁办公桌的同事摘下耳机,问我外面是不是下暴雨了。 ↩︎

  6. 如果可以接受掌机(不带键盘)的话,GPD最近有出一款同芯片的。壹号本似乎也要出一款。但它们的内存可能会小一些,并且散热一定会进一步缩水。 如果可以接受砍半的核心规模,那么GPD有一款基于HX370的GPD pocket,也不错。 ↩︎

最后更新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