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如何辨别假消息的

我泡好老坛酸菜牛肉面,看了一眼 misskey 就乐了:一个我几天前就在外网看到过的假消息,现在被一个叫“环球日记”的微信公众号原文复制粘贴了过来,然后又被一个信以为真的人转载到了我的 misskey 全局时间线上。

这个叫“环球日记”的微信公众号不仅起了这么个大气的名字,还标榜“只为苍生说人话,不为君王唱葬歌”,还装模作样地标粗了文中一些“关键句子”仿佛这是什么大新闻,只可惜编辑的水平还不如我。链接我就不放了,免得给他增加阅读量。

这个谣言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:上世纪九十年代,一个教授的研究生女儿被拐卖到深山里,几年后找到了,但解救的时候被要求“给钱才放人”,教授无奈给了钱把女儿领回去了。女儿被解救之前就已经身患重病,回去之后不久就死了,教授的老婆想不开服毒自杀,教授也想不开了,就给那个山沟里的水井下毒,把一村人都毒死了。全文可以看这里。这个链接应该是所有转载的来源,虽然我最开始不是在这里看到的。

第一反应?

我最早是在 iBug 的 telegram channel 看到这个消息的,有人把它转载到了 telegraph。

我看到后第一反应当然是震惊。我想马上确认这篇文章说的是否是真的。其实单看文章就有一些奇怪的地方:

  • 全文行文过于流畅,细节过于清晰,用词也很讲究,看上去是短篇小说,而不是一个人匆匆根据自己几十年前的记忆写下的回忆。比如你看我写的这篇,就算只是对几天前的回忆,写出的文字也没有那么流畅(亏我还是经常写日记的人)。
  • 文中将很多人名模糊化处理(张教授而不是张三教授),开头却又明确写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姓名,甚至也写了教授的工作单位,他到底是想实名还是想匿名?
  • 文中巧合过多:主人公被拐、主人公老爹是教授、主人公老妈被气死、主人公老爹毒死全村人、时隔多年这些事情全被作者知道了(而且知道得非常详细)、作者鼓起勇气发了这篇文章出来,这些巧合全凑一起了,这概率比我昨天十连抽出俩八重神子的概率(约万分之一)都低。

上面三点有些事后诸葛了:当时我没有想这么多,只是觉得这个消息感觉不像真的,加上来源也不靠谱,又想起来之前看的马督工的一期视频,所以才决定去尝试查证一下,看看能不能亲自验证真伪(其实就是确认这是个假消息),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把它定为假消息,同时又在心里留下疑虑。我以前没干过这种事情,更没在新闻行业从业过,也没计划花费很多的精力,所以我查证的手段应该是非常业余的。

社保主任劳小夫?

文章开头有一句:

此文完全纪实,作者劳夫,西安局原社保中心主任,曾任列车段段长。

既然作者都署名了,我就想先去找找这个作者是不是真的存在。直接搜“社保中心主任劳夫”或者全称或者“西安劳夫”,都没有除了这篇文章以外的结果。那就假定“劳夫”是笔名吧,直接找西安社保中心主任,看能不能找到类似于“某某任西安社保中心主任”或者“社保中心主任某某发表讲话”之类的新闻,再顺藤摸瓜去找。

然后我就发现西安没有“社保中心”,只有“社保局”,全称叫“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”,有个百度百科的页面,没有官网。又仔细找了一下,在这个非官方的页面看到了“社保中心/社保局查询”,点进去有西安各个区的社保中心的电话,这时的称呼从“局”变成了“中心”。然后就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了。

我尝试查找社保局中“主任”这个官职。我只在百度百科的词条里发现了一个“办公室主任”,除此以外再也没有任何与“主任”有关的消息;查找现在的主任的名字,出现在新闻稿里时,头衔也是“党委书记”而不是模糊的“主任”。看来主任并不是什么正式的职位啊。

也就是说,假如文中关于作者的信息是真实的的话,那它的作用就是让局内人马上想到这是谁(根据工作经历翻档案应该很容易找到)然后把他逮起来,同时还让我这样的局外人搞不清真假。何苦呢?我更倾向于认为“西安社保中心主任劳夫”就是个随便编造出来的词语。

如果你读中文比较认真的话,你还会发现上面引用的那句原文中多了个“局”字,成了“西安局”。这不是我打错了,原文就是这样,所有的转载也都没发现这个错误,原样搬了过来。

文章的来源?

这时我才想起来,追查一下这篇文章最早的来源是哪里。按理说这应该是最先想到的,只不过我的注意力被看上去过分翔实的作者自述吸引了过去。

我是在 2 月 13 日看到这篇文章的,现在是 2 月 17 日的晚上了。现在在谷歌中搜索一些文中的关键词,已经可以有一两页的结果;我随便点进一个,看到阅读量上万。可以看到谣言传播有多广了。13 日时,我搜索这篇文章时,只有一两个结果,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最初的来源(至少是看起来的来源),就是开头我给的那个原文链接,来自一个叫“文学城”的网站。

这个网站是一个类似于 CSDN 或者简书那种博客网站。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是 12 日下午 4 点 52 分,作者叫“distinctiveM”,只发表过这一篇文章;个人资料中没有关于作者的更多信息了。13 日我看到这里时,只有一个“太可怕了”的评论;现在再去看,有个评论说这篇文章来自“故事会吧”,我没有进一步去查证。

总之,这就是关于这篇文章的全部来源了。

上海化学研究所?

文中,警察和寻找女儿的夫妻出场时,有这样一句:

警察跨前一步说:我们是上海公安局的,这两位是化学研究所的莫教授,吴教授。

(同样,“莫教授”后面的逗号不是我用错了,原文如此。)

那这就好说了:我去找找有没有“上海化学研究所”,这个所里有没有“莫教授”,有没有“吴教授”。

直接说结论:没有,没有,没有。

关于“上海化学研究所”,我只找到了“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”,简称“有机所”而不是“化学研究所”。看介绍,牛胰岛素当年就是在这里合成的。有没有可能是后来改的名字,三十年前叫“化学研究所”呢?我翻了翻,这篇新闻提到确实有过更名,但更名在 1970 年就完成了。

所里的确有个“莫教授”,但人家看起来还年轻,怎么也不可能三十年前就是教授了;“吴教授”就是完全不存在的了。

到此结束了。

总结

首先下个结论吧:这个文章本身是个小说而不是真事。当然它可能是真事改编来的,这谁也不知道;但如果把它当作是新闻的话,算是个不折不扣的 fake news。

如果这个故事真的起源于“故事会吧”的话,那可能最初的作者根本没有恶意,结合实事写这么一篇精彩的小说,还是非常不错的。但是,“文学城”的“distinctiveM”用户,专门注册个帐号去把这个文章转出来(以至于可以被搜索引擎索引到),同时没有任何“此为虚构内容”的说明,这就非常不厚道了。再加上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的垃圾媒体们听得风就是雨,转载时不忘把文中的“关键句子”加粗,不忘把它和时事联系起来,不忘把“网友评论”也加进去,却连像我一样业余地简单地查证一下都不做。

忽然想到一句台词:

这种事情(指查证)你们可以花点(精力)嘛,花点!哪怕(用百度)呢!花不了多少!哪怕(只搜搜劳夫是谁)呢?!简直就是土匪,土匪都不如!还说让人百姓(看)你们的好(文章)!就是一句话,恶心!恶心!恶心!恶心呐!恶心!呸,太恶心了!

至于这些媒体的是不是要和谁三七分成,我就不知道了。

怎么说呢,这种一眼假的东西,我见得多了,我自己肯定不信,但架不住有人信,架不住有人不仅信了还转发,架不住有人因为有人信而原文转载。面对这种困境,我也不知道怎么办。理想的社会是一个温室,那里没有人会这样恶意地骗人;但现实不是这样的。

网民的力量

这次徐州的八孩事件,我看到了网民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。几年前(查了一下,是大约19年12月)华为 251 事件刚刚爆发时,网民也是群情激愤;但不等影响进一步扩大(知道这件事、表达自己看法的人进一步增加),华为就“派出”了自己的“海军”,把自己洗成了“对抗美国的大英雄”,至于那些敢评论这件事情的,该封号封号,该删帖删帖。现在百度搜“华为 251”,第一条是自己的百度百科,第二条就是个洗地的文章。这么简单的一个大公司欺负个人的事情,硬是被复杂化,然后洗成了“境外势力抹黑”“受害人也有过错”之类的经典桥段。

我个人曾经对网民的力量感到悲观,至少是在中国范围内吧,很难通过网络掀起什么风浪了:毕竟,用的网络服务就是这些大企业搭建的,看的东西也是大企业“审核通过”后才出现在网上的;或许有人在角落里骂一句“张小聋”“圾皇”没被封号,那是因为影响力太小而没必要;真要影响力大了,对大资本来说,把火扑灭就是打个响指的事,怎么可能放任信息传播呢?就像 251 事件那样,和华为在国内的互联网上对线,怎么可能赢?人家轻轻松松秒杀。呦呦鹿鸣连发两篇文章连着被删两篇,最后还不是只能说:为了保全帐号,我决定不提这件事。

这次八孩事件逐渐发酵,这些大资本有没有迅速赶来删帖?说没有,我是不信的。我不用微博,所以只能说“据说”:据说,北大校友联合发开信之后,微博搜“北京大学”就搜不出除了官微以外的东西了;据说,某冬奥冠军一个人占了好几条热搜,八孩却连一条热搜都不值。更激进的事情我也听说过,诸如有人去当地实地调查被抓走,有人因为说了什么话被叫去喝茶之类,我全都没有查证过。这方面我没有发言权,只有用微博的人才有发言权。不管怎么样,事情进行到现在,网民居然暂时是占了上风,逼着政府去进一步调查。

我自己心灰意冷跑去了联邦宇宙(去中心化、开放、自由的社交媒体),最近看到传统社交媒体上八孩事件网友们的成功,有些激动。今天又看到这么个假新闻居然大规模传播开了,又给我浇了一盆冷水。我不知道如何评价网民的力量。大概就是,手握一把逐渐强化的屠龙刀,却有点分不清敌我?

其它

安利一下呦呦鹿鸣的公众号:我认为配得上“为苍生说人话”的公众号。我知道肯定有人说“怎么可能在微信公众号里‘为苍生说人话’”,但他确实坚持下来了,要我的话早溜了。

实际上我 13 日查证的过程可能只有十分钟,但是写这篇文章花了我几个小时。写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没有意义不想写了,后来又决定继续写,因为想着过几天谷歌收录我的文章之后,或许搜索相关的信息,我的文章可以排在前面,这样后来的人就可以直接看到我的探索过程了,而不需要被现在已经铺天盖地的复制粘贴的假消息弄晕。我曾经无意中达成过类似的成就:你搜“厦大怎么装路由器”,就能看到。

看到有机所的时候,顺便翻了一下有机所相关的知乎的回答。于是忽然有点感叹,还好我没去那种特别厉害的地方念研究生,看他们一个个 007 的回答,太辛苦了。

博客的评论系统还没有就绪。如果想和我联系的话,可以直接 telegram 搜索 @chn_alpha。如果你也用 misskey 或者类似平台的话,直接私聊 @chn@misskey.chn.moe 就可以。如果这些你都不用,QQ 897331845 或者微信 pang12318。